
成考學校 / 西南石油大學
現行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統稱為教育部核準的國民教育系列高等學歷教育。成人高考分為專科起點升本科(簡稱專升本)、高中起點升專科(簡稱高起專)兩個層次。錄取入學后的學習形式包括函授、業余兩種種學習形式。
考生在報考前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成人高考高升專、還是高升本,成人高考每年考試在10月的第三個周末舉行。
每年3月份起考生就可以在深圳繼教招生中心報名參加考前輔導,8月中下旬開始登錄深圳繼教招生中心報名,考生需填報學校及志愿等相關報考信息,9月初開始在深圳繼教招生中心正式報名,11月份可查詢成績,12月份成人高考錄取分數線及錄取結果公布, 12月底或1月初領取錄取通知書,3月份根據課程正式上課。
成人高考錄取入學后,考生可選擇函授或業余學習方式,函授比較適合上班族,業余時間少的考生,學校將郵寄你學習材料,平時在家學習,期末前會有幾次面授,然后統一參加期末考試。業余班一般指在院校駐地招收學生,安排夜晚或雙休日上課,所以,適合在職考生報考。
在成人高考官方地點—深圳繼教招生中心報考時,考生需出示以下材料
1、身份證明。身份證及相應復印件,如果身份證遺失,應及時到派出所辦理帶有本人照片的戶籍證明,同時標明身份證號碼,并應迅速補辦身份證,以不耽誤考試。
2、學歷證明。本人最高學歷的畢業證書原件及相應復印件,按照教育部規定,報考專科起點升本科的考生,須持國民教育系列專科及以上文憑。
深圳成人高考考前輔導高升專850元、高升本1350元,專升本900—950元(具體 以學校公布為準),報讀費用(學費)3000-5000/學年不等,具體以各學校各專業實際收費為準,學生在深圳成人高考指定官方報考點—深圳繼教招生中心報名時,費用也在此范圍內,詳情可咨詢招生老師。
成人高考高中起點專科教材一般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海南出版社還有人大出版社和成教出版社出版,而專升本教材則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海南出版社等出版。總的來說,考生需按照考前輔導中心的教材來復習。
成人高考學習形式
成人高考學習方式之業余:就是成人高校安排學生在晚上和雙休日進行上課學習。一般成人高校都是在學校的駐地招生。適合在職考生報考。
成人高考學習方式之函授:函授的授課方式也很適合上班的在職而且業余時間少的考生。他是指學校給你郵寄學習材料,平時自己在家學習復習,在期末考試前會安排幾次面授,給你作一個全面的輔導,然后統一考試。函授現在是很多成考生所選擇的一種授課方式。
成人高考學習方式
選擇層次(高升專、專升本、)
每年3月后報名參加考前輔導
8月中下旬開始在線報名(填報學校及志愿等)
9月初正式確認報考
9月底發下準考證
10月第三周周六、周日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具體以準考證時間為準)
11月份網上公布考試成績
12月份網上公布錄取分數線及錄取結果
12月底或1月初領取錄取通知書
第二年3月中旬領取教材,課程表正式入學上課
期末考試!
標準化試卷
2005年起成人高等學校全國招生統一考試部分科目實行標準化考試,分為標準化分卷考試與標準化考試。
標準化分卷考試的科目為:
高中起點:語文、數學、外語、史地綜合、理化綜合。
專科起點(專升本):政治、外語、專業基礎課。
標準化考試(全科采用答題卡不分卷考試)的科目為:醫學綜合(專升本)。
其它統考科目不實行標準化考試。
(一)試卷
1、標準化分卷考試:同一科目試卷分為試卷(Ⅰ)、(Ⅱ)兩部分。試卷(Ⅰ)?
西南石油大學是新中國創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高等學校。2013年,學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成為入選該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2017年9月,入選為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我國石油工業相當落后,遠遠不能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引起黨和國家高度關注,毛澤東主席親臨四川隆昌氣礦視察,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親自主持四川油氣田勘探開發。1958年3月,位于南充東觀、廣安武勝、遂寧大英的三口探井噴出高產油流,震動全國,石油工業部部長余秋里將軍坐鎮南充,打響了川中石油大會戰。為了加快開發四川石油天然氣資源,也為西南協作區發展石油天然氣工業培養技術干部,國家決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設在川中石油會戰指揮部所在地川北重鎮南充市。
1958年8月,石油工業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屆學生,隨后委派基建司司長馬載同志率領一批年輕專家和干部職工奔赴南充,籌劃學院的創建工作。9月20日,石油工業部會同教育部報經國務院同意,正式批準成立四川石油學院。從此,學校伴隨著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的建設發展,開始了先有學生后建學校的破常規辦學實踐。
1970年7月,學校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西南石油學院。2000年3月,學校劃轉四川省,由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升格為大學,2005年12月正式更名為西南石油大學。2018年11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共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西南石油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學校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油氣田開發工程(聯合石油機械工程)成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1989年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批準建設,1991年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經過60多年的建設,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石油天然氣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大學,石油主干學科專業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學校現有19個教學學院(部)、1個工程訓練中心。學科專業涵蓋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教育、藝術8個學科門類,本科具有招生資格專業72個(其中2018年本科招生專業67個),有8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6個四川省特色專業,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11個四川省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8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2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包括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碩士、翻譯碩士、工程管理、法律碩士、社會工作碩士、應用統計碩士)和8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學科。有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1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教學團隊7個。有校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團隊80個,其中: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支持創新團隊(含培育)2個,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資助計劃”資助創新團隊10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團隊1個,四川省“省屬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計劃”資助創新團隊18個,西南石油大學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含培育)49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排名全國第一,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在2005年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4755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9367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4238人,博士研究生833人,學歷外國留學生310人。現有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63,另外有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生1561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2520人,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57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631人。專任教師1797人,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4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養工程人選2人,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0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3人,孫越崎能源大獎獲得者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0人,國家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58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資助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7人,博士生導師13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43人,全國優秀教師6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1人,全國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1人,省杰出創新人才獎1人,四川杰出人才獎1人,省教學名師9人,省優秀教師9人,省師德標兵1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人,省“十佳”青年教師1人,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獲得者、青年教師基金資助獲得者11人次,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獎獲得者20人。
西南石油大學現有各級各類科研基地(平臺)165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協作天然氣水合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111計劃”地方高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發中心(協作)6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個,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4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平臺、中心、實驗室)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研究院、基地、中心、產學研創新聯盟)17個;石油化工聯合協會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4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1個;中石油(重點)研究室12個;中海油(重點)實驗室、研究院3個;行業、地方產業聯盟2個;廳級(重點)實驗室(研究室)12個;校級研究院(實驗室、中心、所)18個;橫向合作科研基地54個;“十三五”橫向合作戰略(框架)協議17個。
“十二五”以來,先后承擔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863” 計劃、科技攻關(支撐)計劃、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